新生儿溶血病

 

上次简单介绍了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及分类,这次介绍该病的诊疗方案:

1.光疗  如怀疑溶血病,首先给予积极光疗,同时进行各项检查,确定诊断,评价病情,做好换血疗法的准备工作。

光疗指征:应根据不同胎龄、出生体重、日龄的胆红素值而定。

光疗方法:轻、中度黄疸可行单面光疗或光纤毯光疗,严重黄疸者需双面光疗。

2.药物治疗

(1)IVIG1g/kg,于46h静脉滴注,用1次即可。IVIG封闭新生儿网状内皮系统巨噬细胞FC受体,抑制溶血。

(2)人血白蛋白:如胆红素明显上升,足月儿达到18mg/dl,可给人血白蛋白1g/kg,加1020ml葡萄糖液,静脉滴注,或血浆10ml/kg。最好在换血前12h1次人血白蛋白。

3.其他治疗  缺氧、酸中毒、感染可促使核黄疸的发生,应积极治疗。保持水电解质平衡,供给足够能量,维持体温正常,改善循环功能。

4.换血疗法  如病情继续发展,尤其是确诊为Rh溶血病,需进行换血疗法,防止发生核黄疸。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。

(1)换血指征:血清胆红素超过换血标准,出现胎儿水肿或早期胆红素脑病表现应予以换血。如有缺氧、酸中毒、低蛋白血症、前一胎为Rh溶血病者,应放宽指征。

(2)血源选择:Rh血型不合采用与母亲相同的Rh血型,ABO血型与新生儿相同。ABO血型不合采用AB型血浆和O型红细胞混合的血。宜用新鲜血液,库血时间不宜超过3天,以免发生高钾血症